上官温苒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出要如何马上推行粮种。
推行新粮种并没有那么简单,不是告诉百姓,新粮种可以多出粮食,他们立马就会换粮种。
因为百姓们能承受的损失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说,没有丝毫承受风险的能力,一旦粮种种植失败,等待他们的就是家破人亡。
官府全兜底也不行,那样会有大量人偷奸耍滑,原本可以丰收的地界,都会减少收成,甚至绝收。
不是百姓故意使坏,是因为百姓劳力有限,当田里的庄稼不用操心后,他们宁愿多去打两份工,都不会去好好伺候田地,他们希望能攒更多钱,提高自己抵抗风险的能力。
到时候就会和分封制王朝时一样,公田杂草半人高,私田粮食沉甸甸压弯了腰。
“不用太急,慢慢想,想要做什么就去那个送你们入城的叶将军。”
江易周表示她不会为难人,能在明年种地前推广开来最好,如果不行,那就先让江家的庄子种上,佃户们不会违抗主家的命令,她也可以跟佃户们说,明年减少租子之类的。
这个时候,佃户比普通的百姓要好用。
上官温苒当然不会真的慢慢想,她视江易周给她的任务为入职考核,能做好,就可以直接入选,做不好,之后她在江易周那里,肯定印象不好了。
落下个能力不足的印象就完了。
上官温苒对江易周这个君主还是挺满意的,江易周比她想象中要平易近人,身上也没有大多数君主刚愎自用的坏毛病,能听得进劝,还比较冷静。
这样的人,一起处事会非常舒服。
为了能留在君主身边当第一人,上官温苒第二天直接去找尉迟鸣玉了。
她来请尉迟鸣玉帮一个忙,她想与尉迟鸣玉看重的几个学生谈一谈。
尉迟鸣玉的学生大多出身很低,平民出身都算高了,佃户出身一抓一大把,还有流民里少有的几个女郎。
她们经历了很多,全都是上官温苒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可以说,这些学生的思维方式,完全可以代替整个清江城大部分百姓。
同时跟一群学生聊天,肯定不能一个个聊过去,但不一一细聊,又该如何知道每个人的想法呢?
上官温苒一时有些苦恼,尉迟鸣玉则告诉她,可以填写意见表。
每个人的意见都写在上面,到时候直接看,一目了然。
上官温苒闻言,看尉迟鸣玉的眼神无比震惊,“鸣玉你真是变了许多,现在竟如此懂得变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古人诚不欺我。”
“温苒,这不是我的主意,是之前城主让她们填过很多意见表,新的交通规则,新的城区规划,还有官路哪一段修哪一段毁,水渠挖到哪儿等等,全都问过她们。”
江易周要培养基层官员,肯定要让这些学生上政治课,光读书,还不都读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