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的是,群演们(包括他),都是用“某某特约先上”,“xx角色等待”,“那个男人”,“那个女人”.....在这里没有你的名字,也没有人会去叫你的名字。
长孙幸运是,她本色出演啊!不管是叫剧里的长孙皇后,还是叫她长孙,都没差别。
李二陛下就显得憋屈多了,片场的人也叫他李世民,但后面却是跟着“替身”二字。
被叫“李世民的替身”,从最初的震惊眼神,到现在的“麻木”?
反正是挺倒反天罡的。
跟电视上看的那些拍摄出来的精美画面不同,现场等待的地上,角落中,一根根熄灭的香烟头,在脚下被碾压成渣灰,外面那些常见的现代社会文明,在这里呈现出另一种面貌。
“原来这就是社会的另一面啊!”
刘邦也不是没看过吕雉进工坊打工的场景,但都是有秩序的,整洁的。
不像李家夫妻深入到这个,看着神秘的职业中去,才有机会让他们窥得后世里,有着那么“全新”的一面。
傍晚时分,日落西山的太阳光,渐渐斑驳的阳光点苔在一张张片场里麻木的脸上,时间一长,脸上的妆脱了,他们依然在等待着下一个到来的指令。
感受着生命的浪费,却也“无能为力”。
对于李世民而言,他不喜欢这种被迫等待的感觉。
在他神游太虚时,长孙已经完成今日最后一条戏份了。
刚才跟她对手戏的男人,饰演是“魏征”的角色。
这一幕正是魏征曾向李世民谏言,缩减公主的嫁妆,但此事传至长孙皇后耳中,她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帮助魏征一起说服李世民,并赏赐于魏征。
长孙皇后对魏征的直言不讳表示赞赏,认为这能体现李世民的贤明,* 在李世民与魏征之间,做着调和的作用。
贞观唐朝位面的众人,不少人被这一幕“高度还原”的剧场场景惊到了。
其他大臣们:“原来还有这回事啊!”
而魏征:“啊?当时的皇后殿下是说了这番话吗?”
他怎么....不记得了?
在无形中,看得有滋有味的民间百姓,却是对这位长孙皇后的崇敬,达成了一个小高度。
........
夜戏的完成后,顶着现场人意味不明的眼神,长孙从容的道别后,跟等待的李二陛下一起离开了。
.
“不是说客串戏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