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方还是坚决拒绝了这个提议,不能将任何人置于危险之中,哪怕那两位真有什么特意功能,也不会这么做。他们暴露身份,即使调查不到家庭背景祸及家人亲友,那么一起执行任务的战友呢,只要有接触就会有印象,是无法100%保证不连累到别人的。
“而且,作为你们的上司,我不会允许有人在我的手下牺牲。”
张辽和魏延心中感慨,都想到了各自的君主,但是这位上司和君主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到现在还不知道上司叫什么名字,可能是出于对他们两个新来的的防备,但其他警员也只称呼他为队长,不带姓氏的那种。
队员之间的称呼应该也不是真名,有叫“铁头的”,有叫“山竹”的,也有叫“冬瓜”的,只有张辽和魏延是用的自己名字,不过好像没有人觉得他们是真名,用三国人物作为代称也不是不行。
张辽和魏延在和后世的警察相处的过程中,也了解了一些相关制度,对比他们那个时候又是诸多感慨。
常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他们两个汉末的将军并不否认这么一回事,打仗就是这样的,如果不给将士们对应的奖励,谁跟着你打仗呀。所以每打下一座城池,士兵们的劫掠是被默许的,抢到的就是你的。
因此,在听队长谈及建国旧事的时候,都表示匪夷所思,一个不给好处,不允许拿老百姓东西的队伍,还要他们跋山涉水去打敌人,这怎么可能呢?
“你们两个……”队长也很是无语,搞不明白老王怎么会担保连最基础的思想都有问题的人过来,能力是很强没错,思想出了问题,也不敢重用呀。要说这两个能被收买吧,看他们好像对钱完全没兴趣的样子。
问及如此有一身厉害本事但又不认可队伍思想,为什么还要过来从事这份事业的时候,张辽和魏延的答案倒是很一致。
“手痒,想杀敌。”
“……”队长再次沉默,就没半点为了守护国家,保护老百姓吗?
张辽魏延互相看了看,没觉得这有什么冲突啊,说:“多杀一点敌人,不就保护了?”
因果顺序可不能反过来,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
思想问题相当大啊!
于是,在之后没有任务要出的时候,队长就拉着其他战友一起给张辽魏延讲党史,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明白什么叫做以人为本。
张辽同志和魏延同志很适应边境的生活,他们建功立业庇佑后人的愿望也能得到实现,唯一遗憾的是不能和家中联络,总想着给家里报个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