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希望我去医院。”
“我可以不去。”
眉头紧皱,沈汀寒的眼神之中既有心疼又有无奈,“所以…不要做这些会让你不开心的事情。”
在心中左右摇动的钟摆,忽然悬停。
在英国时,沈觉夏经常嫌考试不够多;来中国后,她体会到了什么叫过犹不及。
不仅每天早读有小测,每周有两门年级统练,每个月还有月考。
清明节过后,三中进行了第一次月考。
沈觉夏才发现另一件离谱至极的事情,原来中国分考场是按照成绩排名分的:前40名第一考场,40-80名第二考场……而年级倒数们则组成了最后一个考场。
当然,最后一个考场也有上次缺考的同学,比如沈觉夏自己,她的成绩没有被系统计入,于是坐到了14考场36号,全年级最后一位。
14考场的考试经历让沈觉夏永生难忘。
试卷一发,前面的姐们拿出两个骰子,边摇边填选择题,填完选择题,就开始在草稿纸上画火柴人。
考着考着,斜上方突然飞来一个纸团,打开一看,上面写着“acadd”,又没标题号,也不知道是哪五道题的答案。
第二天广播正公放着英语听力,旁边一哥们突然大喊:“吵死了!”然后捂住耳朵,满脸幽怨继续睡觉。
最离谱的是语文考试,坐在前面的哥们突然转过头来问:“第16题填啥?”
沈觉夏不想当作弊的从犯,选择闭麦埋头写题。而且第16题是古文虚词考察,她自己也不确定。
旁边一个姐们嘲笑道:“许赫你要点脸,问美国人语文?”
沈觉夏忍不住了:“我不是美国人。”
那姐们表示不信:“你不是说英语吗?”
“这你就不懂了吧,英国才说英语,”叫许赫的哥们赶紧抓住机会嘲笑回来,“美国说美利坚语。”
沈觉夏想把笔扔他们脸上。
讲台旁的监考老师宛若世外高人披着一沓卷子,已经放弃了治疗,大概是特殊考场就要特殊对待。
就那样过了三天,沈觉夏坐在靠窗最后一排的位置,左侧是喧闹,右侧是菜市场般的吵闹,每写一题都是一次折磨。
好在最终的结果不错。
除了语文和政治,剩下所有科目都上了100分,数学甚至考到了全班前十。
沈觉夏本以为又要倒数,没想到各科基本都上了平均分,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连上下学的路上都不禁哼着歌。
看到剪贴板上的排名时,不真实感更是包裹全身:她考了全班第22名,全年级106名。
“沈觉夏”这个名字,正正好好在那张长长的成绩单正中,不高不低,深谙中华文化的中庸之道。
围过来看成绩的同学们,注意到了转校生飞速的进步后,纷纷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