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唐朝已经基本固定下来的男耕女织不同,殷娘子生活的时代,虽然已经有养蚕缫丝,采麻做衣,但获取食物的来源依旧是种植,狩猎和采摘相结合,而采摘又占据着其中的大头。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狩猎并不是天天都有收获,种植的过程其实是驯化农作物,这个过程注定了需要漫长的时间,毕竟选种是按照年份来算的,加上比刀耕火种的种植方法,并不好用的种植工具等一系列因素,种植的作物无法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
在跟原始森林差不多的环境下,采摘便成了最主要的食物获取方式,从树上的果实到灌木丛中的鸟蛋,从地面可食用的野草到地下的茎块,女性回来的时候总有收获。
也正因为如此,女子的地位往往要高于男子,而采摘女也成了一份正当职业,并非小孩随意的玩乐称呼。
灵气不看男女,天赋不挑性别,朝堂的高位有女子的身影,天上的云彩有裙钗的踪迹,男女虽然都是家产的继承人,但往往优先考虑的也是女子。
在那个时代,有着一句歌谣:男子似花逐水流,女子如叶不离家。
在充足的灵力环境中,生育并不是女子的鬼门关,每个人类聚集点甚至有一张符纸,除非女子愿意生育,不然如何贪欢也不怕怀胎。
仙人是那个时候对修行之人的普遍称呼,那个时候一切都粗糙的很,还没有现在这些精细的称呼和修为划分,不管是妖灵精怪,还是人类修士,只要能展现出跟寻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就会被称上一句仙人。
这些仙人有闲云野鹤的,也有接地气的,他们往往来去匆匆,从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大部分时候是为了降妖除魔而来,也正是因为这些仙人,寻常百姓的日子过的也并不差。
因为仙人能让一株植物瞬间从开花到成熟,还能操纵风雨雷电,在大灾到来的时候会给予帮助,所以普通人在再差的年景,也总有一口吃食。
这就已经足够了。
至于呼风唤雨在种植上的便利……强大的仙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仙人就只能同殷娘子小伙伴碰到的一样,让一棵树长满一篮甘甜的果子;或是在三百斤的野猪作乱的时候,一剑劈下它的头。
有吃有喝有人陪,殷娘子的日子别提过的有多舒服,更幸运的是,她在掏鸟蛋的时候被师父一眼看中,收为了徒弟。
父母在知道师父想要收徒的时候,欢天喜地的将殷娘子送走,因为师父不是仙人,地位却跟仙人几乎等同,能成为师父的弟子,是平民孩子做梦都不敢奢望的事。
师父是一名医者,在殷娘子的时代有个特定的称呼:巫。
采药炮制熬汤水,治病救人跳大神,师父样样都会,而师父的跳大神也并非现在骗人的鬼把戏,她的手舞足蹈真的可以沟通天地灵力。
仙人的确有包治百病的药丸,但他们的行踪飘忽不定,注定了不能随叫随到,也就让凡间的医术有了发展的土壤,人食百谷,不可能不生病,巫的地位也就是这么起来的。
师父姓殷,也允许殷夫人跟着她姓,把殷娘子感动的一塌糊涂,这个时代跟后世不同,有姓才是真正的高位者,师父是真的把殷夫人当成了衣钵传人。
也因为这一点,殷娘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相信师父是真的慧眼如炬,一下就看出了她在巫方面的天分,直到许久之后,她才知道这个女人是看中了她掏鸟蛋的敏捷身手,觉得收了她就不愁吃喝,气的殷夫人足足一个时辰没这个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