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守卫潼关的大将哥舒翰病重,宰相杨国忠以军令召集全国名医赶往救治,此前因植皮术传出名声的李明夷也在名单之列。
郭子仪今天特意见他,绝不只是为了传达这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军令。
尤其,发令之人是杨国忠。
他深深注视着眼前镇守河北、功炳史册的大将军,试图在他和蔼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而对方却回之以一道深长的目光,反问:“先生有把握治好他的病吗?”
李明夷刚想回答。
一道乍然闪现的灵光忽然让他声音停顿。
这个“他”,到底是指病重缠身的哥舒翰。
还是貌似好意的杨国忠?
见他似乎意识到什么,郭子仪身侧的中年将领又轻轻补了一句:“哥舒将军若病不能愈,便不能出兵抗燕。于先生而言,治病可能是私事,可于将军而言,便是国事。”
对方提点到这个份上,只需稍加思考,就能明白其话外之意。
哥舒翰病重,便不能出兵。
杨国忠急切为其寻医,显然是想逼他出兵。
在疾病表象之下的真正矛盾,其实是帝都选择是否要东出潼关、直接抗燕。
——尽管河北战场正打得如火如荼,安禄山定都的洛阳,才是燕帝国目前的核心所在。
也是唐军面临的第一战场。
潼关地势险峻,自古就有天下第一关的称号,具备易守难攻的优势。从正月到现在,一路南下如履平地的安禄山被卡在潼关前足足四个来月,再也没有往前推进一厘。
而现在,河北的情势也在逆转。
两头着火,就像手足两处疾病,安禄山此刻一定在愁如何应对。
但若是哥舒翰此时出兵,战局急变,这个抉择就不需要纠结了。
兵败,安禄山只能选择直接北撤,以全力会师河北的史思明部,保住一半江山。
兵胜,那就更简单了,一举拿下西都长安,彻底改朝换代。
现在的他没有以全力支持岌岌可危的史思明部,显然还放不下兵胜这个令人垂涎的可能性。
而对于关内的唐军而言,只要据守不出,就能够牵住这头胃口不小的饿狼,间接地减轻朔方军的压力。
相反,一旦出兵,直面一路赢来、残忍凶悍的安禄山大军,那谁输谁赢还真不一定。
哥舒翰征战沙场数十载,李明夷这个外行都能想通的道理,他绝不可能不清楚。
至于杨国忠。
他是安禄山举旗起兵的直接理由,这场战争的矛头所在,若不拿出点战绩和作为,实在难平民怨。更不用说这几个月来郭子仪屡建奇功,把他这个朝廷股肱衬托得如废物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