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琴好奇地问她:“咱们找谁去问啊,问这些学校吗?”
那肯定不行。
这么多学校,问到猴年马月啊。
别说上面也没留人家的联系电话了,就算留了,这年头你打长途电话,那真是要了老命。
线路非常少,打半天都打不通。通了以后信号也不好,打长途电话那就是联系基本靠吼,听着比吵架还激烈。
叶菁菁摇头:“问省招生办啊,这事儿归他们管。”
这年头的行政机关,虽然挂着为人民服务的招牌,但服务型政府的意识,基本等同于没有。
在叶菁菁看来,招生办就应该主动想办法,向广大考生解释,如何报考高考志愿。
而不是简单公布一下,哪些院校专业在本省有招生计划,就了事了。
叶菁菁和薛琴亲自跑了一趟省招生办。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她也不想花几个小时的功夫,现在复习可紧张了。
只是除了她以外,其他人根本说不清楚高考填报志愿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又具体需要招生办提供哪些信息。
包括“文·革”前分配来纺织厂的大学生,同样也搞不清楚如今的形式。据他们自己说,当年报考的时候,也是稀里糊涂的。
没辙,这事儿只能她自己上。
但她跟薛琴跑到省招生办,没能找到领导,只有一位干事出来接待他们。
倒不是招生办的领导不屑于见小兵,而是1977年的省招生办,简陋得令人发指。
连正副主任在内,整个招生办只有五个人。
主任去开会了,副主任带队去出高考试卷了。
至于领导们具体人在哪儿?招生办干事的警惕性非常强:“你们打听这个干什么?高考是国家机密,不要想歪门邪道。”
叶菁菁对于这位愣头青干事,一整个大无语:“我又不想打听试卷,我就是想请招生办出面,给我们好好解释一下,在我们省招生的各个学校的大概情况,这样我们好填报志愿。”
干事脸上写满了莫名其妙:“给你们的资料不是已经写得清清楚楚的嘛,你想报哪个学校,你直接报就是了。”
叶菁菁怀疑他没听到重点:“我们不知道这些学校到底是什么情况啊,那要怎么报呢?”
“你知道学校的名字就行了呀。”干事怀疑她有点傻,“不会写字,你照抄。”
叶菁菁感觉自己跟对方有沟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