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长想替老师们表达忠诚,但话到嘴边,又被他咽下去了。
在场都是消息灵通的人,他捏着鼻子哄眼睛,叫人撇嘴暗笑有什么意思呢?
林副主任揭老底:“当初为了动员他们下乡,知青办上上下下头发都要掉光了。下了乡之后,但凡有招学、招工、招兵的机会,他们也是抢破头。当然,干部子弟占了大便宜,我们心里都有数。”
会议室里响起了笑声。
这是全国统一的,他们也没拖全国干部道德水平平均值的后腿,没啥好羞耻的。
第130章 想上大学吗? 那个魔鬼
林副主任也不是特地提起来骂人的, 他继续往下说:“后来政策松动能回城了,他们为了回城,什么假不敢造?什么病不敢装?”
这下子大家都有点笑不出来了。
大批知青回城, 也是大问题啊。
“我们暂时不谈这个。”林副主任把话拉回头,“我说, 是在讲客观事实。真正愿意扎根农村, 心甘情愿搞建设的知青,可能还不到一半。”
知青办的负责人坐不住, 赶紧替知青讲了句话:“这个,他们也不容易。城乡差距实在是大。
我们老早就讲, 要消灭三个差别,即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
但是这些年下来,我经常下乡, 天南海北地去看咱们省的下放知青。
我是感受是, 脑体劳动差别是消灭得差不多,甚至反过来, 脑体要倒挂了。
但是,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更大了。”
他做了个手势,表示让大家先听他说完,“50年代时,城里工厂招工,有些地方农民还不愿意来, 村里把些二流子像摊派任务一样,给塞进厂。”
革委会主任忍不住反驳:“那是因为当时他们不晓得我们党的政策,以为是抓壮丁, 送些二混子给我们添乱呢。”
知青办主任也是个胆大的:“那起码能说明一件事,当时农民对自己生活是基本满意的,并不羡慕工人。可是现在,农民怎么看工人?乡下怎么看城里?”
革委会主任赶紧喊提:“好了好了,你讲的我们都有数。咱们省社队企业多,这个现象还算是比较好的。听你们林主任讲,先听你们林主任讲完。”
林副主任接过顶头上司的话茬:“我不是在批评知青,我是在讲客观事实。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下放知青和下放户全部从农村撤离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