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红楼梦》中周瑞女婿冷子兴的古董生意怎么做起来的?
说不得就从贾府倒腾过。
“账册上多是这类不清不楚的记录。”万商摇头叹息。她相信先侯爷在军事上确实有天赋,要不然不可能在乱世中混出头。但除开军事才能,詹水根作为一个从小山村的底层农人家庭闯出来大老粗,他绝对搞不懂各种布料、珠宝、古董的差别和价值。
就是詹水根的军师幕僚之类的,里面肯定有读书人,但他们都不一定能搞懂。因为富贵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养出来的——此时不若后世资讯发达,一个人的学问见识更多还是来自于他原生家庭的培育——得是积累几代人,才会慢慢长出眼力来。
乌嬷嬷明白万商的意思了。但她的长处也不在古董鉴赏这一块。
乌嬷嬷没打算麻烦皇帝,她在这个时代中土生土长,对着皇帝万分尊敬,绝对不可能像万商那样生出利用皇上的心。这样大逆不道的心即便是一丝一毫都不敢有。
不过,乌嬷嬷到底吃过见过,手里的人脉路子确实比万商广。她认真想了一会儿,还真想到一个人:“若是太夫人不介意,我这边确实能举荐一个人,只是他……”
“不介意!绝对不介意!”万商连忙说。
乌嬷嬷却没那么乐观,无奈地说:“此人是一个太监。”世人多瞧不起太监。太监若在宫里还好,一旦出于各样的原因离开了宫廷,那真的就是谁都可以轻贱的了。
“我不介意!”万商十分义正言辞,“他若能解了府中难题,府中给他养老!”
詹权从衙门里回来时,在自己的院子外头被人拦下了。
拦下他的是府中的一位账房,姓钱。府中一共有三位账房。本来三人是不分大小的,大家都是平级。但其中一位账房口吃,不爱与人说话,另一位账房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也不爱冒头,最后就显出钱账房一人来了,好似他是三位账房里的头头。
钱账房朝着詹权恭恭敬敬地行礼,然后忧心忡忡地说:“二爷,太夫人不知怎么忽然想到要查账,只是先侯爷临去世前已有过安排,外院的账册本不该进内院……”
“外院的账册?”詹权似乎起了兴致。
“是,先侯爷做主把府里的账册分成了两部分。内院的账册虽然也过我们账房的手,但太夫人是内院的主子,太夫人想要查账,那是随时都能查的。”钱账房说着朝太夫人所住的荣喜堂拱了拱手,好似十分尊重太夫人的样子,嘴里却说,“但外院的账册是先侯爷特意列出来的,本就是为了爷们的官场交际,这样重要的账册……”
听听这话,不止一次说这都是先侯爷的决议。詹权那么孝顺先侯爷,是不是得循着先侯爷的旧例,叫钱账房继续瞒着太夫人啊?
还说什么是为了爷们的官场交际。如今府里的这些男主子中只有詹权一人在官场上,那詹权是不是该名正言顺地接手这些账册啊?
詹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知道了。”
“那这个账册?”钱账房试探着问。
“先送到我院子里吧。”詹权说。
第12章
乌嬷嬷的人生说起来也颇为传奇。
她六七岁时被卖入宫廷——那会儿在位的还是前朝末帝——比起通过正经小选入宫的宫女,她这样的就算是“来历不清白的”,没有机会去贵人主子跟前伺候。只是得脸的大宫女、体面的内廷掌事也需要有人伺候,就采买了如乌嬷嬷这样的人进宫。
也是乌嬷嬷的运道。她因着机灵会看脸色,十岁那年被一位司仪嬷嬷收为了养女,后来就一直在司仪局里熬资历,见过了前朝宫廷的诸多风云。等到她二十一岁那年,她本来没有出宫的机会,偏巧待她还算尽心的养母病了,病得有些严重,要被挪到宫外去养。乌嬷嬷就抓住这个机会,求了一位掌事太监,跟着养母一块儿出宫了。
但出宫后的日子并不好过。
乌嬷嬷被卖的时候年纪小,早就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谁了,她也不打算去找。但她的养母是有家人的,那帮丧尽天良的三天两头来找她们要银子、抢东西。养母的病本就严重,这一受气越发不好。养母去世前最担心乌嬷嬷,想给她找个良人嫁了。
为了不叫养母担心,乌嬷嬷真就嫁了,嫁给一个药铺的管事当续弦。
丈夫待乌嬷嬷还算不错。只可惜安稳日子没过两年,药铺卷入一场贵人府邸的内宅风波中,丈夫成了替罪的羊羔,被抓进了监狱。乌嬷嬷正想办法救他呢,结果丈夫和原配生的那个儿子,联合他舅家的人,直接把能卖的都卖了,然后偷偷跑掉了。
丈夫最终死在了监狱里。乌嬷嬷倒是还剩了些积蓄,但她不想再留在京城里,辗转各地后,最后机缘巧合去了吴非娘娘身边。今上入主皇城,吴非作为他属意的皇后人选,自然也进了宫。乌嬷嬷作为吴非娘娘身边还算得用的管事,又一次进宫了。
但乌嬷嬷其实不喜欢内廷。
尤其是她见得多了,心知新一轮风云又要翻涌了,越发不愿意待在宫里。
于是当安信侯府的先侯爷想为原配妻子求个能掌事能教导规矩的本分嬷嬷放在身边时,今上把这个事情交给吴非娘娘去安排,乌嬷嬷就对着吴非娘娘毛遂自荐了。所幸她也不是吴非身边最最得用的管事嬷嬷,平日又确实知晓轻重,娘娘就同意了。
“我要举荐的这位太监姓庞,叫庞大用,是前朝末帝那会儿入宫的。在当时,我与他无甚交情,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乌嬷嬷没瞒着万商,把庞大用的来历说得非常清楚明白,“他原本姓的什么,我也不知晓。只知道他很有几分运道,长得竟有几分像当时掌管内库的庞大太监,才入宫就被庞大太监收在身边当了干儿子。说是干儿子,其实和亲儿子也不差什么了。庞大太监的眼力儿,他不说学了十成十,至少也学了九成。”皇帝的内库里可能没有现银,但是奇珍古董、字画典籍绝对应有尽有。
庞大用既然能管皇帝内库,那整理个侯府库房,对于他来说就和玩儿似的。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今上入住皇城后,肯定不会留前朝太监在身边伺候——万一这里头有那种一心光复前朝的——倒是也没杀了他们,只是把他们都赶去看守前朝帝陵了。被这样安置的太监,就算他们有本事,乌嬷嬷也不敢怂恿万商把人接回来。
这个庞大用呢,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他是他养父去世后被排挤出宫的,那会儿皇城的主人还是前朝的末帝。出宫后的日子原本不至于艰难,自古太监就比宫女贪婪,庞大用的干爹在皇宫里经营了小三十年,他们父子俩手里还能缺了银子?
偏赶上乱世来了。
乱世时,人命比草贱。恶人欺负好人;好人不敢反抗恶人,当日子过不下去了,却会去欺负他们自认为的坏人。权贵欺压百姓;百姓不敢反抗权贵,却会去欺负他们眼中不配有身份的人。富人剥削穷人;穷人不敢反抗富人,却会去剥削残疾人。
世人都看不起太监。太监是好人眼中的坏人,是百姓眼中毫无自尊对不起爹娘连身份都不配拥有的人,是穷人眼中没资格活着的人。庞大用有银子又如何?真被人知道他手里藏了银子,估计没几天就会被“正义之士”干掉,落一个曝尸荒野的下场。
乌嬷嬷为监狱里的丈夫奔走时,庞大用曾偷偷找来,给她塞了两张银票。那会儿庞大用瞧着落魄极了,身上脏兮兮的,衣服穿得领口、袖扣都裹了油污。问他在哪里歇脚,他说在城外宝济寺开的善堂里,那些大和尚心善,他每日能混上两口饭吃。
那会儿是冬天,乌嬷嬷不忍心收他的银票。庞大用却从衣角处把身上的衣服翻过来给乌嬷嬷看:“你别看我这衣服脏破,其实里头塞的都是新棉,可暖和了。”他只是不敢露富,并不是真的落魄了。只要有机会,他总会给自己偷摸开小灶吃些好的。
这么瞒着熬着,好歹是从乱世中熬过来了。
“六月里,我去找过他,真就被我找到了,只是人瘦得不成样子。”乌嬷嬷叹了一口气,“说是之前病了一场,病中消瘦、无甚办法。我听他的意思,这么病了一场,有点想收个干儿子、干女儿在身边的意思,但前车之鉴太多了,他又有些害怕……”
太监出了宫之后再收养子,十有八九会被辜负。
主要是太监的地位太低,真就是谁都能轻贱一番。如果收个干女儿,除非这个女儿心志果敢,不打算嫁人。要不然等议亲时,正经的人家都不会娶太监养女。时间久了,你说这个养女心里怨不怨恨?儿子就更是了,儿子本来就容易有一种养父的财产都应该由他继承的思想,等到他长大了,太监又老了,当家做主的就不是太监了。
那么,不收养子女行不行?
其实也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