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生料到了仁王绝对不是来帮他解围的,慢条斯理地吃完一块牛肉,接着放下筷子,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仁王。
我是真的好奇,而仁王仿佛依旧在看戏。
“格蕾丝·凯利。”
听到名字的一瞬间我的表情僵住了,下一秒玩笑似的踢了柳生一脚,被他一把挡了回来。
“你怎么不说英格丽·褒曼啊。”我说。
“那我选伊斯·戴维斯。”仁王在一边接话,我便白了他一眼。*
这还是我们三个在期中考核之后难得一次凑在一起吃午餐,结束了上一个话题又胡乱聊了其他的,只是后来柳生也没有真说出什么人名,我一边怀疑这个人或许并不存在,一边又觉得可能他就是不愿意告诉我。毕竟是别人的心事,再追问下去多少是显得我有些失礼了。
而且某种意义上,我似乎也并不期待听到任何一个人的名字。
聊得来的友人不常有,我尚未完全习惯自己冷清的高二生活。若是在这个时候柳生也去恋爱了,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只要是从私情出发去考虑问题,人大概都是自私的。
当然了,事后分析的时候我总是能把自己的情绪用各种合理的逻辑从前到后推理一遍。无论我有什么反应都很正常,但那个当下我在心里反复思索更多的,却是我们杂七杂八聊着的时候柳生不经意反问我的那句,“那你有吗?”
补全了句子就是,“那你有喜欢的人吗?”
当时被仁王讲的冷笑话盖了过去,我便没有回答出来。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由逻辑思维驱动的家伙,喜欢或者说爱,并不是讲逻辑的事物,我不能把我身边人的特质同我的特质一个个排开去计算二者的适配度,这不能证实「喜欢」。
可是我现在不过十七岁,我总不能因此断定我也许永远不会爱上什么人。
我又想起了那片我不懂的蓝色,从前仁王说过我和柳生都是逻辑怪人,我想我觉得不安的理由也有这个。
假设柳生喜欢的人真实存在,那他就不再是我的同类人,我同他相处时的舒适度也就不成立了。
可能我喜欢的是舒适呢?
得不出结论了,我放弃。
滑稽的是我身边也没有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我不可能去问手冢有没有喜欢过什么人,他看起来比我还不开窍,仁王就更不可能了,他告诉我他分手的时候,夕阳下的这个人看起来像一张随时有可能被风吹跑的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