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递员停好自行车,进来灌开水,见到谢广白就叹气:“早知道就不给你送医院去了。”
服务员拎来了开水瓶,笑着问:“是不是又是稿费呀?”
“那肯定的啦!”邮递员调侃道,“人家搞对象的写信,都没小谢大夫收稿费单子来得勤。”
饭店里的客人都笑了。
谢广白赶紧冲他拱拱手:“谢谢朱大哥,回头请你喝酒。”
邮递员立刻朝他挤眉弄眼:“放心我有眼力劲儿,今天怎么也不会蹭你这顿饭。”
店里的客人们笑得更厉害了。
叶菁菁则是好奇:“你给报纸写了多少篇文章了?”
谢广白想了想,不是很肯定:“差不多一个礼拜一篇吧。”
现在报纸也比以前活泼了些,编辑很欢迎这些家庭能用上的医学知识小文章。
有的时候,他忙起来,顾不上写,报社甚至还会打电话到他们医院去,催他有空赶紧写文章。
叶菁菁乐了,兴致勃勃地撺掇他:“那你干脆把你写的文章,集成书,出版吧。”
谢广白吓了一跳,本能地拒绝:“不过是简单的小常识罢了,怎么能出书呢。”
叶菁菁一本正经:“怎么就不能出呢,绝对能出的。你就搞一本《家庭急救养生常识100问》,如果内容不够的话,你把什么八段锦,嗯,那个五禽戏,一并加进去教一教。我敢保证,书绝对会卖得好。”
她说这话,是有底气的。
现在书店非常热闹,大家除了疯狂的找能够用来复习高考的资料之外,其他的科普类书籍同样受欢迎。
高考的恢复,发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知识吃香了。
嗅觉敏锐的人,哪怕不参加高考,也在想尽一切办法学习知识。
谢广白还是推拒,在他的概念中,哪怕写科普类书籍,也必须得是大家。
他这样的小医生,从医经验少得可怜,哪有资格写这些。
叶菁菁干脆把谢老爷子也拉下水:“那你跟你爷爷一块写就是了,你爷爷的经验总是丰富的吧。”
她又撺掇,“你先别急着说不行。后天我要去出版社拿纸型,到时候你跟我一块呗。把你在报纸上发的文章带上,看人家出版社感不感兴趣。”
谢广白这才勉为其难地点头:“我问问我爷爷吧。”
叶菁菁再度怂恿他:“你应该好好劝劝你爷爷,把毕生所学积攒的医案,都汇集成书。这可是重要的资料,可以造福万民的。”
“你以为他以前没写过?”谢广白摇摇头,小声道,“他当年被批·斗的时候,这些都是罪证。”
理由是给有权有势的人和穷人的治病方法不一样,就是当大夫的看不起工农兵。
呃呃呃呃。
叶菁菁不劝了。